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共美讲坛 |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与国际传播

信息来源:海南国际学院 发布日期:2024-05-24

523日下午,共美讲坛系列讲座之——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与国际传播在试验区公共实验楼顺利开讲。主讲人赵盼超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理论系主任,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土,《中国民族美术》编委会副主任。赵老师从茶的不同称谓与产地种类、中国古代饮茶的风俗与茶具艺术赏析以及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三个方面来讲解,他将此次讲座定义为一次研茶活动,旨在让师生从中学习茶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了解中国古代茶的历史、文化以及茶艺的国际传播。海南国际学院及试验区其他入驻高校师生近80人现场聆听、品茶。


        讲座伊始,赵老师分享了他在美国所感受的茶的国际影响力,使得讲座开篇即引人入胜。在他介绍了茶的称谓、植物形态与药用价值茶的产区和基础种类以及黎家降山茶的降血压功效等之后,详细地讲解了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的历史变化,并通过福建武夷岩大红袍茶树和杭州龙井树的生动实例,以及19世纪清代广州外销画画师庭呱绘制的“猴子采茶”的线描画,使同学们对茶的传播与起源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接下来,赵老师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的三种代表性饮茶方法:唐代的煮饮、宋元的点饮和明清的泡饮。他通过示例图的形式展示了唐宋明清四个朝代流行的煮茶工艺,并结合饮茶文化和美术,介绍了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刘松年的《撵茶图》、墓壁画《备茶图》及元代的《奉茶图》。这些艺术作品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饮茶方式的变化及不同地区之间的饮茶文化差异。赵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将古代茶文化的细节娓娓道来,让听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他还通过宋徽宗的《文会图》中的饮茶景象,指出了宋朝人聚会时茶注和酒注的区别,增加了讲座的趣味性和知识性;通过列举瓶缶、培篓、茶盏、温碗、执壶等茶具,介绍了茶具种类的多样性及其精美的造型和独特的花纹;通过介绍在《红楼梦》和《水浒传》中频繁出现的“茶壶”称谓,体现了茶壶的便捷性和普及性,影响了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饮茶习惯。


最后,赵老师讲述了中国茶及茶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的历史,列举了中国茶文化传播到的代表性国家,包括英国、日本、斯里兰卡等,指出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他在讲解中国茶文化的传播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生动的故事,使现场师生了解到中国茶文化的广泛影响和巨大魅力。讲座结束时,赵老师邀请大家根据讲座中学到的方法,参与到实际的饮茶、品茶活动中,同学们使用赵教授准备好的茶具与茶叶,从泡茶、品茶、饮茶到聊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茶文化。


此次讲座为试验区师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中国茶文化学习机会,提高师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认知,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促进试验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共美讲坛是试验区共享讲座品牌,由中央民族大学牵头设立,属于试验区文化艺术共享教研室,该教研室由中央民族大学牵头、试验区及入驻高校共建共享,旨在持续提高试验区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增强试验区多元文化底蕴,营造试验区浓厚艺术氛围。